近日,我院张倩博士、尹守春教授和美国犹他大学Peter J. Stang教授在《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IF = 14.695,化学综合性国际顶级期刊)发表了一篇题为“Self-Healing Heterometallic Supramolecular Polymers Constructed by Hierarchical Assembly of Triply Orthogonal Interactions with Tunable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的高水平学术论文(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9b09671)。该论文首次报道了通过三重正交弱相互作用力构建了基于铂金属环的双金属超分子聚合物;并且通过改变金属大环中吡啶配体的官能团,可实现对超分子聚合物发光性能的调控。
超分子聚合物是以非共价键力作为连接桥梁,将超分子的动态可逆性能引入到聚合物体系当中,赋予了聚合物材料优异的环境刺激响应性,构建了功能繁多的新型智能材料。通过金属配位相互作用可以预设计构建明确几何结构的金属大环化合物,并且过渡态金属自身所具有的特性以及金属配位键之间电荷传递所引起的性质调控等可赋予所形成化合物在包裹与释放、催化、光电材料等方面的应用。论文中,作者首先利用Pt(II)-吡啶配位驱动自组装的提供的一级作用力高效合成了一系列三联吡啶和冠醚修饰的菱形金属大环;其次,作者利用Zn-三联吡啶配位作用力形成线性超分子聚合物;最后,作者利用金属大环上的冠醚与二级铵盐之间的主客体相互作用形成双金属交联超分子聚合物。这三种作用力互不干扰。该交联超分子聚合物在高浓度时可以形成凝胶,其具有热、K+等多重刺激响应性,以及良好的自修复性能。此外,通过改变改变金属大环中吡啶配体的官能团的给电子能力,超分子聚合物发光的性能可实现有效地调控。
我院张倩博士和2016级硕士研究生汤丹婷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此项研究工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委和学校的支持。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地址:中国·杭州·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浙ICP备01254524号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浙ICP备11056902号-1
地址:中国·杭州·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Copyright © 2025 杭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浙ICP备110569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