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正伟教授谈“生物医用弹性体”

来源 : 材化学院     作者 : 材化学院     时间 : 2021-04-26     

报告人:游正伟  教授  东华大学   

 间:20210427日(周二)上午09:30

 点:勤园17-208

邀请人: 刘俊秋 教授

报告人简介:

1

    游正伟,教授博导,东华大学复合材料系主任,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柔性电子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科研基地主任。本科和博士分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和中科院上海有机所,佐治亚理工学院博士后,曾任匹兹堡大学访问研究助理教授,拜耳材料科技创新经理等职。近五年Nature Medicine,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ature Communication, 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通讯作者SCI论文40篇,其中IF>1017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7项。成果被国家基金委《Science Foundation in China》期刊、《中国科学报》头版、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18年度新材料技术发展蓝皮书》等专题报道。担任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3D打印技术分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用生物材料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物制造工程分会委员、国际学术期刊《Smart Materials in Medicine》副主编、《Advanced Fiber Materials和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主办的《中国材料进展》的青年编委。

报告摘要:

弹性体是不可或缺的生物材料,医学应用非常广泛。传统弹性体研究中主要关注共价键的作用,受天然蛋白分子多重键协同作用的启发,报告人充分发挥非共价键的作用,围绕生物医用弹性体多层级交联网络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其构建策略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解决了该类材料难以仿生天然组织力学和自愈合特性、难加工的瓶颈问题。主要内容包括:(1) 提出“强弱并济”多键协同的分子作用机制,利用弱键力学隐形、金属离子络合增强以及催化动态共价键重组这三种作用协同,构建杂化交联分子网络,解决了高力学强度与低模量、自愈合性难以兼顾的矛盾,为软而强韧自愈合仿生弹性体的研制提供了普适的分子设计思路。(2) 提出“借弱成强”多键协同的通用成型策略,利用天然食材与聚合物之间弱非共价作用协助形成强共价交联网络,克服了热固性弹性体的加工难题,为心梗等重大疾病研制了效果显著的新型医疗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