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利文教授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上发表轴手性专题研究工作

来源 : 材化学院     作者 : 材化学院     时间 : 2022-09-13     

微信图片_20220913082317

徐利文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近日,凭借其在手性合成方面的系统性特色研究工作,我校徐利文教授受美国化学会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杂志主编Burrows, Cynthia J.教授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Marisa C. Kozlowski教授,耶鲁大学ScottJ. Miller教授和GileadSciences(吉利德科学公司)Stephane Perreault教授等GuestEditors联合邀请为该刊即将出版的阻转异构体(Atropisomers: Synthesis,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专栏撰写个人专题综述,以总结该课题组近十年来在兼具轴手性和碳等点/中心手性的阻转异构体方向做出的特色研究成果,该论文从联芳类阻转异构体到非联芳类阻转异构体的合成及其应用进行了全方面的归纳总结,并对该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Atropisomers with Axial and Point Chirality: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在美国化学会旗下顶级学术期刊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IF: 24.466) 上发表,这是该课题组第二次以杭州师范大学为唯一通讯单位的特色成果荣登该刊。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杂志在化学研究领域深具影响力,被认为是化学化工领域顶级期刊之一,其发表的文章均为邀请论文,与普通的综述性论文不一样的是该刊主要展示研究者自身取得的优秀研究工作,是被公认为展示科研人员系统性研究特色的最具权威性学术期刊。

阻转异构(Atropisomerism,也称轴手性)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是与点/中心手性和平面手性等同样常见的分子手性特征,通常是由于取代基的位阻等原因,当分子中围绕某个特定单键的自由旋转受到阻碍且发生旋转的能垒足够大时,才有可能拆分出一对稳定的阻转异构体。近年来,阻转异构体,包括轴手性配体,不仅广泛应用于不对称催化与合成中,而且在天然产物、制药工业以及新材料(如:分子器件与功能材料)的合成中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然而,在阻转异构体上除了轴手性外还同时含有匹配性中心手性(也称点手性)在过去几十年里并未受到足够重视。为同时发挥轴手性与碳等点/中心手性的协同作用和匹配效应,我校徐利文教授团队从2009年起,就在开发新型兼具轴手性和点/中心手性的阻转异构体方面开展了系统、深入的探索,多年来在该领域及其相关手性催化合成化学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在该方向先后发表了近百篇系列性研究论文。在这篇邀请论文中,徐利文教授等人首先总结了课题组在联芳类阻转异构体方面的研究进展,展示了利用重排反应设计合成的Ar-BINMOLs及其衍生含膦或含硅分子结构,并对其不对称催化应用反应进行了总结,同时对采用模块化组装的HZNU-Phos和Salan/Salen等兼具轴手性和点/中心手性配体进行了介绍。在该论文中,还重点对极为少见的非联芳类阻转异构体进行了论述,分别从Xing-Phos配体的合成与及其应用和一步催化合成兼具轴手性和点/中心手性的阻转异构分子两方面展示了课题组近年来的最新进展,进一步显示出兼具轴手性和点/中心手性的化合物在不对称催化合成及其应用方面具有极为广阔的研究潜力!

微信图片_20220913082337

徐利文教授团队发展的具有代表性的阻转异构分子(兼具轴手性和中心手性)

该论文以杭州师范大学为唯一单位发表,徐利文教授为通讯作者。该论文涉及的特色工作历经十余年的努力,研究过程中先后持续性地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含5项面上项目)和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含杰青项目和重点项目各一项)的经费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accounts.2c00417

人物简介:

微信图片_20220913082341

徐利文教授

 徐利文,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为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和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为浙江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杰出人才。先后受邀担任Green Synthesis & Catalysis、《有机化学》等多家国内外学术期刊的编委或顾问编委。主要从事不对称催化、有机硅化学及材料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先后得到包括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杰青、重点项目等在内10余项科研项目的持续支持,在Acc. Chem. Res., Nat. Commun., Angew. Chem. Int. Ed., Chem. Sci., ACS Catal.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研究成果已被他人累计引用超6000次。获得包括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和技术发明奖在内的5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和The 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2015年度)等,2021年获得第六届中国均相催化青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