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慎论道 第一百八十九讲 张浩可研究员谈“弱作用基有机发光材料”

来源 : 材化学院     作者 : 材化学院     时间 : 2023-11-10     

报告题目:弱作用基有机发光材料
报 告 人:张浩可 研究员 浙江大学
报告时间:2023年11月14日(星期二) 上午10:00-11:00
报告地点:勤园22-402
报告邀请人:卢华 教授

1

个人简介

   张浩可,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和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双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分别于郑州大学(2012)、浙江大学(2015)和香港科技大学(2018)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18-2020年于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唐本忠教授。2020年加入浙江大学开展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兴趣:光物理化学、高分子物理化学和计算化学。发表SCI论文120余篇,其中以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包括J. Am. Chem. Soc.5篇,Angew. Chem. Int. Ed.6篇,Nat. Commun.3篇,Adv. Mater.2),论文被引7000余次,H-因子46 (Web of Science)11 篇论文入围“ESI 高被引论文。荣获2023年度中国化学会菁青化学新锐奖,入选20212022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斯坦福大学&爱思唯尔)。2022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旗下Mater. Chem. Front.期刊新锐科学家以及Wiley旗下Aggregate期刊新锐科学家和Luminescence期刊新锐科学家。现担任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聚集诱导发光系列丛书的副总主编,Aggregate 青年编委,Chin. Chem. Lett.青年编委,Smart Molecules 青年编委。

报告摘要

   传统的荧光材料大部分都具有共轭的稠环结构,而基于价键共轭建立的一套分子光物理理论可用于系统解释分子在单分散状态下的各种发光行为。然而,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非共轭非芳香性的材料在聚集状态下有反常的可见光发射,这一现象无法用传统的价键共轭分子光物理理论进行解释,而构建适用于非共轭体系的聚集态光物理机制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基础科学难题。近年来,我们以非共轭的多芳基烷烃为机理研究模型,揭示了空间共轭在这类发光材料中的重要作用。最终,基于空间共轭理论成功开发出了全光色和高效率的非共轭脂肪族发光聚合,实现了基于分子内弱相互作用对发光材料电子结构的调控,开发出了新型的弱作用基有机发光材料。

参考文献

       J. Am. Chem. Soc. 2023, 145: 21104–21113; 2022, 144: 15286–15294; 2022, 144: 7901–7910; 2021, 143: 9565–9574. 

       Angew. Chem. Int. Ed. 2023, 62: e202306762; 2022, 61, e202202381; 2022, 61, e202114117. 

      Nat. Commun. 2022, 13: 3492.